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关于印发《2008年CNAS实验室技术委员会 会议纪要》的通知
作者:www.iso1…  文章来源:www.cnas.org.cn  点击数1947  更新时间:2008/5/12 9:17:30  文章录入:本站  责任编辑:本站

 

    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文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认可委(实) (2008)1 号

  关于印发《2008年CNAS实验室技术委员会 会议纪要》的通知

各CNAS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:

       2008年1月22日,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(CNAS)在北京召开了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会议。会议通报了2007年CNAS工作情况和CNAS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工作,审议了2个提交CNAS全委会的提议和3份CNAS公开文件,听取了3个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汇报,与会委员对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建议。现将本次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。 特此通知。

附件:2008年CNAS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会议纪要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○○八年二月十五日

附件: 2008年CNAS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2008年1月22日,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(CNAS)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。此次会议是继2006年3月31日CNAS实验室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全体会议。CNAS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段宇宁,副主任马恒儒、刘安平、乔东,以及委员会26位委员出席了会议。CNAS副秘书长魏昊和CNAS秘书处有关处长出席了本次会议。会议由委员会副主任乔东主持。 本次会议召开分两个阶段: 第一阶段:CNAS召开了认证机构、实验室、检查机构、评定和申诉等五个专门委员会的联席会议。会议由CNAS副秘书长樊恩健主持,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代表认监委对CNAS工作提出了要求,CNAS秘书长肖建华通报了CNAS2007年工作情况和2008年工作要点以及国际认可发展趋势。
        第二阶段: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会议的议程有7项。首先,由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乔东宣读了CNAS“认可委(秘)[2008]6号”文《关于增补全体委员会副主任/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的通知》,全体与会委员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段宇宁同志作为CNAS全体委员会副主任/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表示欢迎;第二,马恒儒副主任通报了实验室技术委员会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要点;第三,听取了电气、医学、石油石化3个专业委员会工作汇报;第四,听取了2007年由本委员会向全委会提出的关于“实验室认可有效期变更”提议的落实情况;第五,审议了《实验室技术委员会2007年工作报告和2008年工作要点》、CNAS-CL02《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》(送审稿)、CNAS-GL09《校准领域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》(送审稿)CNAS-GL18《量值溯源要求在医学实验室认可领域的实施指南》(送审稿)等4份文件;第六,审议了对《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规则》(CNAS-RL05:2006)和《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》(CNAS-CL02:2006)进行修订的提议;第七,会议听取了与会委员对委员会工作的建议。  

        本次会议一致认为会议分两个阶段,使委员系统了解了CNAS总体运行信息和明确了技术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,通过听取部分专业委员会工作通报,掌握了专业委员会工作动态,大家认为这种方式在今后会议中应坚持。会议形成以下意见: 1.审议并通过了《实验室技术委员会2007年工作报告和2008年工作要点》、CNAS-CL02《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》(送审稿)、CNAS-GL09《校准领域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》(送审稿)CNAS-GL18《量值溯源要求在医学实验室认可领域的实施指南》(送审稿)等4份文件。
2.对CNAS-RL05:2006和CNAS-CL02:2006两个提议进行了审核,通过了CNAS-RL05:2006提议。考虑到CNAS-CL02:2006《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》(送审稿)的修订已经通过审议,建议不再列为提议。 3.与会委员建议对提交技术委员会表决的文件,诸如认可准则、评估指南、实施指南等,应增加详细的背景材料说明。 4.与会委员建议CNAS秘书处给委员提供更多参与CNAS活动的机会。 最后,段宇宁主任对大家的工作表示了感谢,并表示将认真考虑大家意见,在今后工作中注意委员之间沟通与交流,充分发挥各位委员的积极性。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